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洞察政策法规,把握市场趋势,抢占商机先机。...
2025年,美国与越南之间的贸易协议迎来新一轮调整。根据最新公布的《美越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PTPP)更新条款,部分关税减免政策正式实施,同时对原产地规则、海关监管和出口流程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这一系列新规的落地,不仅影响了越南本土企业,也对中国通过越南渠道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带来了新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摩擦持续,越来越多的中国卖家选择将越南作为出口中转站,以规避高额关税并利用越南较低的生产成本。然而,随着美越贸易协议的深化,越南在供应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同时也成为美国关注的重点区域。2025年新规的出台,正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越南作为“中间国”的角色,防止其被用于规避贸易壁垒。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于2024年底发布文件,明确指出,从2025年起,所有经越南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必须满足更加严格的“实质性加工”标准。这意味着,仅在越南进行简单包装或分装的产品,将不再被视为“越南制造”,从而无法享受相关关税优惠。对于依赖越南中转的中国出口商而言,这无疑增加了合规成本和操作难度。
新规还加强了对越南海关系统的监管力度,要求越南方面提供更详尽的进出口数据,并加强对货物来源的核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表示,将加大对从越南出口至美国商品的检查频率,尤其是涉及纺织品、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等高价值产品。这一举措旨在防止“虚假原产地”问题,但也可能延长通关时间,增加物流成本。
面对这些变化,中国卖家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出口策略。首先,应加强与越南本地供应商的合作,确保产品的加工环节符合“实质性加工”标准。例如,在越南设立工厂或与当地企业合作,完成关键工序,如组装、测试或包装,以提高产品的“越南属性”。其次,企业需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确保每一环节都有完整的记录和可追溯性,以应对可能的海关审查。
与此同时,一些中国卖家开始考虑多元化出口路径,减少对单一中转国的依赖。例如,部分企业正在探索通过马来西亚、泰国或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出口至美国的可行性。尽管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较高,但它们同样具备一定的制造业基础,且在贸易协议中享有更多优惠待遇。部分企业也开始尝试直接向美国市场出口,尽管这可能会面临更高的关税压力,但在长期来看,有助于建立更稳定的供应链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政府也在积极回应这一变化。越南工贸部表示,将加快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提升制造业附加值,并优化海关程序,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高标准要求。同时,越南正与美国就贸易便利化措施展开磋商,希望在保持开放的同时,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
对于中国卖家而言,2025年的美越贸易协议新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虽然短期内可能面临更高的合规成本和操作复杂度,但这也促使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供应链效率。未来,随着越南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企业若能灵活调整策略,依然有望在这一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
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国出口企业需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调整战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无论是加强与越南合作伙伴的关系,还是探索多元化的出口路径,都需要企业在合规性和灵活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添加微信,获取相关业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