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洞察政策法规,把握市场趋势,抢占商机先机。...
近年来,随着全球税务透明度的提升,中国税务居民在海外设立信托以规避税收监管的问题备受关注。特别是香港和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因其相对宽松的法律环境和良好的隐私保护机制,成为许多高净值人群设立离岸信托的首选地。然而,在《共同申报准则》(CRS)实施后,这一做法是否能够有效规避信息交换,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CRS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起的一项国际税收合作倡议,旨在通过自动信息交换,提高全球范围内的税收透明度。自2016年起,中国已与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CRS协议,要求金融机构向税务机关报告非居民账户信息。这意味着,如果中国税收居民在境外设立信托,相关资产信息可能被自动披露给中国税务机关。
尽管如此,一些人仍认为,通过在香港或新加坡设立信托,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资产隔离和信息保密。这是因为,根据两地法律,信托一旦设立,其财产即被视为独立于委托人、受托人及受益人的个人资产。信托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使得外部机构难以直接获取其详细信息。
然而,实际情况远比想象复杂。首先,CRS的适用范围不仅限于银行账户,还包括保险、投资等各类金融资产。如果信托涉及的资产类型属于CRS涵盖范围,那么相关信息仍然需要向税务机关报告。例如,若信托在新加坡开设了银行账户或持有证券,该信息将被纳入CRS自动交换体系。
其次,虽然信托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受监管。根据中国税法,如果某项资产被认定为“应税资产”,无论其形式如何,都可能被纳入征税范围。同时,中国税务机关近年来加强了对跨境资产的调查力度,尤其是在打击逃税和洗钱方面,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措施。
近年来中国与新加坡、香港之间的税务合作也在不断深化。例如,2023年,中国国家税务总局与新加坡税务局签署了一份关于税务信息交换的补充协议,进一步扩大了信息共享的范围。这意味着,即使信托设立在新加坡,只要涉及中国税收居民,相关信息仍可能被传递至中国税务机关。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其税务制度与内地存在差异。虽然香港实行低税率政策,且对个人所得税征收较为宽松,但其与内地的税务信息交换机制也日益完善。例如,2022年,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将加入CRS,并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信息交换机制。这表明,即便是在香港设立信托,也不能完全规避信息交换的风险。
与此同时,新加坡作为全球知名的离岸金融中心,其法律体系相对成熟,但也并非绝对的“避税天堂”。近年来,新加坡政府逐步加强了对离岸信托的监管。例如,2021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发布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对客户身份识别和受益所有人信息的核查。这意味着,即使是设立在新加坡的信托,也可能面临更严格的审查。
从实际案例来看,近年来已有多个中国税收居民因在境外设立信托而被税务机关调查。例如,2023年,某知名企业家因在新加坡设立家族信托,被中国税务机关认定为涉嫌隐瞒收入,最终补缴税款及滞纳金数亿元。这一案例表明,单纯依靠设立信托来规避税收监管的做法,已逐渐失去效力。
尽管在中国税收居民在境外设立信托仍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但在CRS信息交换机制下,这种做法的有效性正在逐步降低。无论是香港还是新加坡,其法律体系和税务监管都在不断完善,信息透明度不断提高。对于高净值人群而言,寻求合法合规的税务筹划方案,而非依赖于复杂的离岸结构,才是更为稳妥的选择。
添加微信,获取相关业务资料。
上一篇:不同出海场景如何选择离岸公司?港新BVI开曼税务架构对比
下一篇:返回列表